PRODUCT SHOW
五星红旗首次在月背升起 嫦娥六号发微博:我看“中”!
时间: 2024-06-10 09:48:28 | 作者: 头盔
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后拍摄并回传的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昨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此前,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之后,月表呈现一个“中”字。@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我看“中”!
昨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的国旗展示影像,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闪耀月球。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闪耀月球的五星红旗怎么造的?有哪些特点?
嫦娥六号月面国旗展示系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是探月工程四期探测器系统的关键项目。由于落月位置不同,嫦娥六号国旗展示系统在嫦娥五号任务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并开展了展示效果和产品寿命可靠性评估。
光线对于国旗的成像效果至关重要,由于嫦娥六号是在月球背面着陆,月面光线与旗面角度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专家介绍,研制团队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联合总体单位开展了多轮方案评估和地面模拟月面成像试验,以保证国旗的最佳成像效果。同时,研制团队开展了国旗展示系统寿命评估和验证工作,确保能够在月球背面可靠运行。
月面温差大、辐射强,普通材质的国旗难以满足要求。研制团队联合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开展了玄武岩纤维旗面的研制攻关,陆续攻克了纤维成型、织物织造、印花染色以及旗面与展开机构适配等技术难题,使生产的月面国旗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保障了国旗展示任务的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嫦娥六号探测器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周昌义介绍,嫦娥六号展示的国旗是科研人员通过一年多时间攻关,利用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制作而成的,它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耐高温、耐低温等优异性能。玄武岩石头来自河北蔚县,把玄武岩运回去以后,要把它粉碎、融化以后拉成头发丝直径大概三分之一的细丝,然后把它纺成线,织成布。因为月面上的玄武岩含量是丰富的,后面要做月球基地,我们很有可能要把玄武岩做成纤维,做成建筑材料。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昨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采样之后,月背呈现一个“中”字。
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采样和封装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根据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的探测器数据,对采样区的地理模型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为采样决策和各环节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智能采样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
昨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包括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的着陆区域附近影像、全景相机拍摄的着陆点影像。相关影像数据经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传回,影像图由地面应用系统处理获得。
例如降落相机刚开机时,图像显示拍摄的月背区域中下部和右部分布有多个十多公里直径的环形坑,月背区域上部中间为暗色的玄武岩分布区。降落相机在降落过程中拍摄的月背区域分布有大量亮色环形坑。降落相机在着陆器安全着陆后拍摄,图像显示着陆器底部相对平坦,分布有少量亮色石块。
由全景相机在嫦娥六号表取采样前,对着陆点北侧月面拍摄的彩色图像镶嵌制作而成的图像显示,上方是着陆点北部查菲环形山,图像下方是着陆腿和着陆时冲击挤压隆起的月壤。
2日,“嫦娥六号”成功落月,开始人类首次月背采样。3日下午,认证为“嫦娥六号”的“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官方微博发出第一条微博:“大家好,我是嫦娥六号,现在我正在月球挖土。”网友纷纷表示,IP在月球的微博,厉害了!
月背“挖宝”顺利结束,嫦娥六号启程回家!昨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在这里开展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对进一步认识月球意义重大。
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完成了这份宇宙快递的“打包装箱”。
“挖宝”主打“快稳准”。受限于月球背面中继通信时长,嫦娥六号采用快速智能采样技术,将月面采样的有效工作时间缩短至不到20个小时;同时,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温差考验,克服了测控、光照、电源等难题,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
“取宝地”一次“看个够”。嫦娥六号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有效载荷正常开机,服务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浅层结构探测、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分析等探测任务。这些“火眼金睛”不但能“看清”月球,还能“看明白”月球。
月背之旅,拍照“打卡”不能少。着陆后,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携带的“摄影小车”,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
“做科研”凸显“国际范儿”。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开展了相应科学探测任务;安装在着陆器顶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为月球背面可用于距离测量的位置控制点。中方和合作方科学家将共享科学数据,联合开展研究,产生更多成果。
“挖宝”完成后,起飞分“三步走”。与嫦娥五号月面起飞相比,嫦娥六号上升器月背起飞的工程实施难度更大,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嫦娥六号上升器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上升器点火起飞后,先后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顺利进入了预定环月飞行轨道。后续,月球样品将转移到返回器中,由返回器带回地球。
还有这鲜艳的一抹红——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嫦娥六号上升器将按计划执行月背起飞上升,与等待在月球轨道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转移月壤样品,开启返回地球之旅。那月球带回来的珍贵月壤样本要怎么存储、管理和研究呢?
据了解,未来这些样品将在密封状态下被运至位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此前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就存储在这里。
记者经过风淋间的净化之后,进入月球样品实验室,实验室由外及里分为三个房间,在第一个房间可看到一个解封操作台,嫦娥五号所取回的月球样品就在这里完成解封工作。旁边可以看到一个个向外伸出、充满气体的橡胶手套,科研人员正是通过这些橡胶手套来完成月球样品的解封工作。
嫦娥六号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周琴介绍,解封操作台里面是一个充氮的环境,压力稍微比外面的大气压高一点,所以会把手套给撑出来。里面的压力会高一点,外面压力低一点,是为了防止外面的大气进入到手套箱里边,对手套箱里面的样品会造成污染。
未来,嫦娥六号样品也将在这个操作台安全解封,这些宝贵的月球样品在解封后,会陆续分发给科学家进行后续研究。
从解封室进入第二个房间,记者看到了此前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工作人员以“是否接触过大气”为标准,对现有样品进行分类存储。周琴介绍,接触大气样品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时从月壤里面挑出来的一些岩块样品单独编号、单独存放,由于当时是在外面进行的称重、拍照,所以这些岩屑颗粒已经暴露在大气了;另外部分样品是对外发布的返还样品。而对于没有接触过大气的原始月球样品,则被专门保存在另一个充氮密封手套箱里。
周琴介绍,铲取样分出来装在10个原始瓶子里,非常细,平均粒径大概只有50微米左右,跟面粉粒度粗细差不多,当时每瓶大概分(装)出150克左右的样品。还有一些是在托架里面存的钻孔样品,也是没有接触过大气的。目前保留的这些样品是持续向外分发的,最初设计时是按照10%的量做异地永久备份存储,这部分样品实际上已经做好了预留和分样准备。
据了解,目前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已经分发到了第七批,其中,前六批主要针对国内用户,而第七批也首次面向国际科学家开放申请。
不管是嫦娥五号样品,还是未来将抵达的嫦娥六号样品,都会在这个实验室解封并分发出去。
周琴介绍:“它是用树脂包埋的方法,将小的岩屑颗粒或者是月壤,做成树脂光片的形式,科学家就直接可以用这些光片去做一些包括同位素、化学成分的分析。”
专家表示,采用这种注胶的方式,不仅能够保持样品颗粒的原始形态,方便科学家进行研究,同时在封存状态下,样品不易破碎,也有利于长期保存使用。
周琴透露:“这是第七批准备发放的光片样品,第七批申请的光片样品总共有5个,我们已经都准备好了。”
月球样品实验室由外及里共有三个房间,第一间用来解封样品,第二间存储了嫦娥五号带回的样品,最里面的第三个房间,便是为嫦娥六号样品准备的。
周琴介绍,未来用来存储嫦娥六号样品的实验室,里面的长手套箱跟嫦娥五号手套箱的造型非常相似,嫦娥六号返回后工作人员所接触样品用到的一些分样工器具已经洗完了。样品回来之后,还要做初步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工作,所使用到的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化学成分常用的分析设备,分析方法,包括仪器的工作状态,工作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准备。